- +1
一项本该被谴责的犯罪,为何成了性别对立、社会割裂的导火索?
原创 月咏幻 底线思维
月咏幻
日本流行文化观察者
最近国内有不少关于“地铁偷拍”的案件,引发了一定的社会讨论。身处日本的我,也被朋友问起这个“偷拍大国”的情况,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涉及到性别问题,地铁偷拍案件往往被引入了很多复杂的讨论,我也就近水楼台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在日本,目前对偷拍的处罚还是蛮严厉的。2023年6月16日,日本国会确立了一项新的罪名——拍照罪(摄影罪)。这条新法律针对一般意义上的偷拍行为进行全面强化打击。
根据相关法规,如果罪名成立,偷拍他人隐私行为以及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拍摄私密视频,都将面临最高三年的有期徒刑或约15万元的罚款。
如果将偷拍获得的内容上传到互联网,最高5年有期徒刑或约25万元罚款。而以发布为目的的保存,也会面临最高2年有期徒刑或10万元罚款。这便是日本实施的“偷拍入刑”政策。
出处:日本电视台
日本对偷拍罪立法,原因是现有法律太宽松
2023年5月,日本警察厅公开了过往一年日本全国的偷拍报案数约为5700件,创历史最高记录,比前一年增加了700多件。而其中约4500件是手机偷拍,占比近8成。发生在洗手间、浴室、更衣室的案件约1800件,车站内的楼梯、电梯约1100件,两者合计将近3000件,差不多是偷拍案件的一半。
对此,日本中央政府出手制定新法律,以改善过往法律相对难以适应并管理的境况。
在这之前,针对偷拍行为,日本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而是依靠各地自治体制定的“迷惑防止条例”,其中包含对偷拍行为的惩罚。例如东京都的条例,相关规定不够直接,更像是不允许保留或者发送令他人感到性羞耻的内容。同时,即便违反了规定,处罚也比较轻,拘留或是最高25000元左右的罚款。不过针对惯犯,将处以最高5万元左右的罚款。
出处:东京都官网
事实上,这些不同地方颁布的法律曾经还有更明显的死穴,就是针对飞机上的偷拍。由于飞机是处于高速移动中的,并不能精准判定发生偷拍行为的时候到底是在日本哪个县的上空,因此曾导致2012年的一起乘客偷拍乘务员案件,因警方无法确认到底该援引哪个县的条例,最终嫌疑人被无罪释放。
而此次新法推出的背景之一,就是因为日本航空协会一直呼吁相应的法律修改,终于等到10年后法律有了更新。当偷拍行为被明确界定为犯罪行为,人们将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并知道自己将为此行为而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再者,原本的法律并没有就偷拍行为进行明确定义,如果偷拍未被起诉,那么收集的偷拍图像几乎必须被返还给嫌疑人。此外,该法案中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改变,是即使嫌疑人最终没有被起诉,但搜集的相关影像也可以被废弃和消除。这无疑给了侦查人员更大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保护了其他被害人的权利。
无法彻底禁止的偷拍和痴汉
说到日本的性骚扰,不得不把上文提到的偷拍和在公共场合触碰女性身体的痴汉一起提出来。这两个犯罪行为过去都是根据上文提到的各地地方条例来进行处罚。但“痴汉”并没有直接出现在这次更新的“摄影罪”相关条例中,而是使用条例中的“不得让他人感觉性羞耻或是不安”,以及针对性的“在公共场合和交通工具中,经由衣物或是其他物品触碰他人身体”。
日本人日常出行大多依赖轻轨和地铁等电车,在车站中常常可以看到“痴汉和偷拍是犯罪”的警示标语。
在东京的秋叶原车站,不知是由于“地理特色”还是的确扶梯特别高,这里车站内的标语最多,甚至还增加了“多起偷拍被害”的句子。
在日本,性骚扰和性侵犯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历程。
早在1907年,日本刑法第176条就规定了强制猥亵罪,针对采取暴力或威胁手段对他人进行猥亵行为的行为进行处罚,一旦定罪,可以判处两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3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紧随其后,1947年的刑法第177条进一步将强奸罪纳入法律的惩罚范围内,对采取暴力或威胁手段对他人进行性交等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刑罚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但是仅仅依靠法律规定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问题。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代,日本出现了女性专用车厢,旨在防止性骚扰。这些车厢在部分线路和时段运行时,只允许女性及小学生以下的男子、残疾人的护工等特定群体乘坐。
进入1990年代到2000年代,日本将猥亵行为视为违反骚扰防止条例的行为来进行处罚;如果在公共场所对他人进行猥亵言行时,将适用此类条例。对于这类犯罪,刑罚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2017年,日本最高法院扩大了强制猥亵罪的适用范围,即使没有采取暴力或威胁手段、但只要是违背了对方的意愿的猥亵行为,也会被视为强制猥亵罪。这意味着如果使用酒精或药物剥夺他人的抵抗能力,或在他人睡着时进行猥亵行为,也都将被视为犯罪。
矫枉过正带来社会负面影响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与痴汉有关的“冤假错案”也逐渐成为社会议论的话题,被称为“痴汉冤罪”。
2004年,东京地方法院发生了一起痴汉冤罪,一名男子被错误地以性骚扰罪逮捕并起诉,最终由于所谓的受害者提供了虚假证词,该男子被判有罪。该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检察官和法官判定方式的警惕与批判。2009年发生了一起更严重的案件,一名青年因蒙受痴汉冤罪而含恨自杀,这起案件也被日本媒体称为“纸制炸弹”,意思是一张诉状就可以炸毁一个年轻人的人生。
其中最为恶劣的一个事件,现在媒体报道已被删除得一干二净,只能在一些论坛上还零星留有当初的报道:2009年10月,曾经被诬告痴汉而失去了一切的一名男子,将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原告女性先奸后杀,凶手最后被判25年。
出处:http://ai.2ch.sc/test/read.cgi/newsplus/1496146246
事实上,所谓的“痴汉罪”在全世界任何一处都是非常社会性死亡的事件;在日本社会,一旦沾上此类罪名,几乎难以翻身,哪怕是后续翻案了,也无法彻底清除负面影响。一旦嫌犯被抓到,警察便着手调查,最少两天,长到20天,都会一直被关在警察局;嫌疑人不仅会失去工作,还会失去所有社会关系。
甚至针对这种风险,有保险公司推出了每个月约30元的保险,并提供相应的攻略,比如不要逃跑、也不要触碰对方身体,避免留下证据等等。有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黄金周”,申请人数翻了十倍。
出自:产经新闻
不难得出结论,尽管日本对痴汉性骚扰行为几乎是一旦抓住就零容忍,但如果有误判行为,对清白的人也是一种极为恐怖的毁灭性打击。
对性骚扰的判罚,如何把握得更好
面对日本偷拍犯罪数量创新高后政府推出更严厉法律的这一现象,所有人都应思考:当一个社会的“病症”逐渐升级,应以何种方式面对?是单纯的加大惩罚力度,还是需要在更深层次上进行反思与干预?一切的源头都是尊重,尊重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权益,尊重法律的公正性。我们必须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
日本政府制定新法律对偷拍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应当给予肯定。这一举动无疑是为了保护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公众的安全和尊严,强化公共道德和法律规范。但同样需要警惕的是,案件存在误判的可能性,一旦误判,严厉的法律也将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同日本社会出现的痴汉冤罪一样,若因误判而造成无辜者的社会和生活遭受重创,这同样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放任“矫枉必须过正”的思路蔓延,是否又会成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牟利的方式呢?
而更进一步的是需要反思为何会屡屡发生这样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导致偷拍行为的增多?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将责任归咎于法律不严,而是要探究社会环境、文化背景、或是更隐秘的犯罪产业链等各方面因素。对于这些深层次问题,需要政府、学者、社会公众共同思考和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努力,才能真正减少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保障每个人的权益。
事实上,在日本这样一个性产业几乎可以摆在台面上的国家,从某种角度来说此类犯罪应该更少,但现实却是仍旧要靠加重法律制裁来应对这些问题。而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社会上男女对立、仇恨氛围也在升级,这又反过来加深了两性之间的隔阂,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这个本应被所有性别都共同打击的犯罪反而成了社会割裂的导火索。
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任何理由,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法律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罪犯,更是教育公民,塑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环境。每个人都应树立起尊重他人的观念,每个人都有权利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希望我们能为建设一个尊重个体、公正公平、人人知法守法的社会而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标题:《一项本该被谴责的犯罪,为何成了性别对立、社会割裂的导火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