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少骅饰演的邓小平
马少骅饰演的邓小平
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48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8日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开播。片子截取邓小平1976年复出至1984年国庆阅兵的时间节点,全剧共分为“整顿科教,走向变革”“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发展经济,建设四化”“百废待兴,城乡共荣”“时代先锋,国际大潮”五个篇章,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叙事方法。一条实线是以邓小平家庭为主,正面表现改革开放初期共和国的风云变幻。一条虚线则以干部田志远家庭、知识分子夏默家庭、工人任大力家庭等普通人物的命运为主,通过他们所经历的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知青返城、个体户创业等历史事件,全面展现这8年间,这些影响中国的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影响到普通人的命运。此外,华国锋形象也首次出现在电视荧屏。导演吴子牛表示,这部电视剧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题材,而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改革开放的现实主义作品。该剧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
纪实文献手法重现重大历史事件
在该电视剧前两集中,就对华国锋、叶剑英坐镇中南海怀仁堂指挥抓捕“四人帮”、邓小平在厕所里听传达等历史事件进行了重现。
剧中,贺平在得知“四人帮”被粉碎后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邓小平家里。邓小平当时还处在被“软禁”状态,预感有大事发生的他立即召集家人去“老地方”。在厕所里,关上门打开水龙头后,贺平开始讲述粉碎“四人帮”的经过。听完这个消息后,邓小平为自己点燃了一根烟,无比快慰地说:“我可以再干二十年。”
邓榕后来回忆这一幕时曾记述:“震惊、疑惑、紧张、狂喜,一时之间,喜怒哀乐全部涌上心头。父亲十分激动,他手中的烟火轻微地颤动着,我们全家人,就在这间厕所里面,在哗哗作响的流水声中,问着,说着,议论着,轻声地欢呼着,解气地怒骂着,好像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无法表达心中的振奋和喜悦。”这些,在剧中都有着非常细致的呈现。
以平视角度去理解领导人
1978年,对导演吴子牛和主演马少骅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前者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后者则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此剧对他们来说,格外有一种“致青春”的意味。
吴子牛介绍,自己作为一名“老三届”,对于邓小平时代之前与之后的变化感慨良深。剧中的知青,很多人身上都有他的影子:1969年吴子牛作为第一批知青上山下乡到了四川;1976年他身在四川,也参加了周恩来逝世的纪念活动;而面对前途的未明,他终于因为恢复高考而改变了命运。
也由此,当1984年国庆,吴子牛在突尼斯参加电影节时,无意间看到电视里播放国庆阅兵仪式上“小平你好”的条幅,他的眼泪瞬间涌出。
因此相对其他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本剧的最大特色,即在领导人、历史事件外,穿插着小人物的命运。而这恰也是导演的一番心结。在剧中,云南知青给邓小平写联名信而引发全国知青回城的事件,邓小平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让娃娃们回来吧。”
也因此,在本剧的创作中,吴子牛坚持应该“让小平同志和我们一道尽可能生活在那段历史中”。为此,他也比较感谢时代发展至今,给了创作者更多自由,可以用更多角度、观点来展现领导人:“以往表现领袖人物的电影电视虽然数不清,但往往有一些套路,一是采取仰视、讴歌的态度,二是表现事件多,表现情感少。而在这部电视剧中,我们希望用平视的角度,去看待邓小平,他除了是那个影响中国、使中国能够走向今天的领导人,也是生活在那段历史岁月中,一个慈祥幽默的平凡老人。”吴子牛对记者说。
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
该剧首次展现了1976年以来高层政治斗争。这也是中国的影视作品中首次出现华国锋的形象。中国人民大学学者王文受邀内部看片后,在其微博上这样点评该剧:
王文:内容很有突破,讲到政治斗争和真理讨论。此片必火,某些场景和台词必会有争议。包括粉碎四人帮、华国锋上台,邓小平在政治博弈中如何胜出,片子都没有回避。
观众感慨:这是一部“不一样”的主旋律剧。无须仰视,且细节出众。
“拍得很真实,虽然才看两集,但很感人。从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我们。”
一位姓彭的观众赞扬说:“作为小平的家乡人,我们从报纸上看到央视一套将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消息后,我们一直期待。8月8日晚,我们全家人一起收看。生动的故事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剧中场景,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难忘岁月。”